想要調理腸道菌群失衡,益生菌不可或缺。它是一種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維持體內菌群平衡並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對維護腸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人體直接進行補充益生菌往往效果不好,主要問題原因分析如下:
益生菌大多是厭氧菌,不能與空氣和氧氣接觸,破壁靈芝孢子所以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采用空氣包埋技術,活性率不均勻;
益生菌是活性成分,溫度要控制在40度以下。益生元運輸過程中產品相互碰撞升溫,容易失活。同時,隨著產品儲存時間的延長,活性逐漸降低;
益生菌的基本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人體進食後,腸道菌群通過胃腸道將其消化一部分,尤其是胃酸可直接損害益生菌的外膜,對活性益生菌造成危害。
基於上述原因,受溫度、濕度、加工工藝、運輸和保存等多重因素影響,益生菌到達腸道後可在腸道內定植,與人體自身微生物和平共處的益生菌數量實際上很少。
益生元的概念由國際“益生元之父”--格倫·吉布索於1995年提出,系指通過一些自己不被影響宿主細胞消化系統吸收卻能夠進行選擇針對性地發展促進患者體內有益菌的代謝和增殖,從而可以改善提高宿主自身健康的有機化學物質。直白點說:益生元就是一種益生菌的營養和糧食。常見的益生元主要指低聚糖類,如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選擇益生元的主要原因如下:
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益生元在胃腸道中既不能水解也不能吸收,但可直接被人體內有益菌利用;
酸性好,熱穩定性好,不易發酵,便於長途運輸和與其他食品一起使用;
有益菌的高度選擇性增殖,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為益生菌提供獨家營養,只能選擇性刺激有益菌(雙歧杆菌等)的生長和繁殖。)或激活代謝功能;
激活和增殖人體內自身的有益菌,有利於有益菌的定植和長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進而可以抑制人體健康有害菌增長,清除體內進行垃圾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